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创业指导 > 创业典型 > 正文

巴桑顿珠:用创业建设更美家乡

【来源: | 发布日期:2014-12-29 】

巴桑顿珠为西藏白朗县人,2007年毕业于咸阳西藏民族学院,面对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他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放弃眼前稳定、有前途的公务员道路,另辟蹊径走上了相比之下较为艰苦需付出更多的创业之路。2008年年底,在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热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他通过自筹借用等方式筹得共30万元,创办了西藏富民能源开发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开发沼气能源和农区安装沼气等项目。根据当时的行情,他所涉及的领域在市场上并不占优势,且不说费时费力,得不到很好的收益,更多的时候都是在亏本。但是面对眼前的这些瓶颈并没有成为阻碍他的绊脚石,通过市场调研,分析行情,与同行沟通,并到内地一些有经验的厂家和公司进行考察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他对相关技术及信息的掌握,以及对市场的定位。同时,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也给予他最大的鼓励与支持,同意从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里贷10万元给他作为启动资金,这一资金的注入使得他的公司能够起到更好的运作。公司成立初期有5名技术工,这一数字到目前已增至55人,目前兼职技术工为20人,每年每人平均收入达3万多元。巴桑顿珠在 2009年被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西藏第一位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称号,公司资本实力位居西藏大学生自己创业者中首位,公司业务开展近四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这除了与他本人的努力分不开外,更与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和鼓励分不开。

一、成长环境

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民家庭,祖祖辈辈都是靠土地为生,父母都是朴实、善良、勤劳的农民。父母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他能“跳出”农门,能在城里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但他喜欢农村,也愿意为改变农村的面貌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高中三年他拼搏学习在2003年9月以优异成绩被咸阳西藏民族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录取,考上大学对于他自己来讲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对于贫寒的农民家庭来讲学费成了极大的困难。

上大学时,由于家里的困境父母把家里的所有积蓄300元和以及从亲戚那里借来的500元交给了他,然而这些钱只够支付从拉萨到咸阳的路费。到了学校后,他把家里的情况向学院进行了汇报,校方宽限他在毕业前将学费及相关费用要交齐,这对于他来讲是莫大的帮助。

上了大学后,他首先规划了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想做到学好知识的同时最大可能的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努力用功学好各门功课,同时参加学校的各项实践活动,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竞选并成为了班干部,学院学生会、校学生会的成员。同时他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争取自己的学杂费和生活费等。功夫不负有心人,大一时,在学业上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生活上他每日三顿都吃着馒头和榨菜节省钱,他把省下来的钱和在学校打零工的钱做为了第一笔创业资金,他兴奋地握着600元在当地二手市场做了手机买卖生意。

大二时,他依然按照四年的规划执行每一个步骤,无论在学习、生活上,还是在学生会的工作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他发现一个市场,就是民院藏族学生有8000多人,但是没有像样的藏式茶馆,特别是学生喜欢的藏式茶馆。为了开拓这个市场,他开始筹集资金但是周围人大都是学生筹资谈何容易。当时他把自己的想法讲给了一位朋友,朋友被他的这种灵活的生意头脑及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所折服同意借给他2万元,筹到资金后他在学校外租了一间商铺开始了他的藏式茶馆生意,如同他的预料一样,生意很红火。但老天似乎有意要磨练他,一天晚上,他突然胸部巨疼,难以呼吸,半夜宿舍的同学们把他送到了医院,经过检查后他才知道自己患了胆结石,情况很严重,要马上动手术,手术费需要4000多元,这意味着他将花去茶馆这一个多月的所有盈利。他又一次陷入困境,由于在住院期间无暇顾及生意,茶馆的生意一落千丈,面对一大堆费用(房租、公商税,税务税、水费、电费),他没有放弃,想办法筹集资金继续了自己茶馆的生意。他坚持经营了一年多,在这一年时间里他还清了所有债,并支付了自己所有的学杂费及生活费。当年他的妹妹考上了咸阳西藏民族学院,在家人准备让她放弃上学时他劝说家里人承诺自己将义不容辞地承担妹妹上学的一切费用。他把茶馆转让给别人,用转让费支付了妹妹的学杂费。虽然没了茶铺,他又跟别人合伙在学校食堂里租了一间更为便宜的店铺继续茶馆生意。期间,他累积资金相续开了洗衣店、西瓜铺等。他不但学业优异,顺利支付了自己和妹妹的学费外,还帮助别人,特别是贫困生,给他们勤工俭学的机会及自我创业的方法。

虽然他出生在贫困的农民家庭,但贫穷让他在大学生活中得到了更好的磨难,贫穷教会了他独立面对苦难的勇气和信心。这些磨难让他比同龄人更早地成熟,也更加知道成功的背后需要付出和努力。另一方面,贫穷也让他清楚地认识到,要去更多的帮助别人。就在那时他给自己立下了这么一个诺言:在毕业之后,一定要建一个贫困生勤工俭学站或者基金会,来帮助和他一样需要帮助的贫困生。

二、实现梦想的创业期

2007年的9月份,当时他毕业以后,被分到西藏阿里地委办公室工作,在参加工作的一年里,他总是放不下对创业的憧憬和市场经济的兴趣,到后来这种兴趣越发强烈。当时中央、西藏相关单位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加之自治区人类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极力支持大学生创业,于是他辞去了自己工作,决定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创业道路。正当他苦苦寻找和思索开发一个适合的项目时,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极力推出有一项农村沼气项目,农村沼气项目是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来说,农村的项目更适合他。于是他决定做农村沼气项目,可摆在他面前情况是多而难。首先是资金和技术困难,沼气技术需要到北京去学习,还要交教学费、路费等,于是他东凑西借,筹到了两万元,就这样到北京学习了沼气干湿发酵技术和制作沼气池,罐的技术,并拿到了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技术资格证,产品认证,拿到自治区农牧厅的沼气技术中级资格证。

之后,他通过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的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启动资金、自筹资金、贷款资金创办了现在的公司。第一年顺利地签到了1000多户沼气项目合同,可是合同要求,项目实施的初期,政府不拨预付款,施工单位自筹,他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周转资金,当时前期施工的253户的资金的来源是通过亲戚和同学借来的,虽成功安装了将近253多户的农村沼气,质量等各方面也顺利通过了当地农牧部门的验收,但完成剩余的700户,非常困难,在这个时候,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为了扶持大学生创业,调动创业的积极性,促进我区大学生就业,给他贷了10万元款,这给了他创业的信心,于是2009年的1000户沼气项目顺利完成,通过了各部门的验收,得到了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相关部门认可,西藏电视台也宣传了他的创业事迹。在2009年成功完成了创业第一步,虽然创业的路程坎坎坷坷,但他始终坚信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就以这的信誉和质量作为为公司宗旨,在自己的不歇努力及团队的积极配合下,第一年积攒了50多万元的资金,为将来进一步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年(2010至2011年),他本人和公司比当初更成熟完善,公司资金、技术、管理、运作等有了比较清晰可靠的模式,2010至2011年由于第一年的信誉和质量,顺利签到了1700户农村沼气项目合同,铺盖了3个县(日喀则:南木林县 定日县 日喀则市),在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领导的热心帮助和关心及他本人和团队的共同协作下,虽然遇到种种困难,但最终顺利完成了所有项目合同任务,自治区政府和农牧厅等相关部门把他公司做的项目选为2011年农村沼气示范项目,这使得他创业信心倍增也使他的创业目标更加清晰。

2011年至今,他在日喀则地区各县完成约700至800万的农村项目,通过项目积累资金,在日喀则地区注册西藏富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并购买了15亩地用于建学校。

三、回报社会,展望未来

作为伟大祖国母亲培养出来的西藏第一位大学生自主创业者,他深感自己是在党中央光辉政策的照耀下成长起来的,作为“三包”政策的受益者,一位农民家的孩子实现了自己上大学的梦想,如今是到了他本人为祖国母亲做出贡献之时。同时,作为一名日喀则人,他抱着一颗感恩之情,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故乡淳朴的民风孕育了他。本着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志愿,他想尽自己微薄之力切实做一些有益于人民之事。

近年来,他以“服务农村,建设农村”为宗旨,“保证质量、保证技术、保证后期服务”为战略目标,以“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奉献社会”为理念,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通过农村安装沼气项目,筹集资金。将得到的资金运用到农牧民技能培训中去。他用近两年的时间在我区的七个地(市)和十三个县,对农牧民劳务经济问题进行调研期间,发现日喀则地区的农牧民群众的劳务经济需求、文化层次低,因此在适应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建立一所专门提高或提供给农牧民群众掌握现代化技能的职业技能学校成为了他下一个目标,他想通过此举为西藏的劳务经济增添绚丽风采,并发展地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他把农牧民技能培训和劳务经济事业做细,做大、做强,积极推进国家带给西藏农牧民领域的富民政策,进一步证明没有共产党,没有新西藏这一铁的事实。

(文章来源 新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