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创业指导 > 创业典型 > 正文

陈顺达:心怀感恩,将爱传递

【来源: | 发布日期:2014-12-29 】

回想在黑大的点点滴滴,我深鞠一躬,感谢所有领导和老师,感谢大家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毕业后,我将回到贵州,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或许,这是最后一次有机会说出自己埋藏于心中的感激的话,但是,无论我们相距多远,无论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们是否还能记起我的名字和容貌,我都将永远心怀感恩,并将你们传授与我的知识和爱与更多的人分享。

——题记

题记,摘录于黑龙江大学2012届硕士毕业生陈顺达的毕业论文的致谢。而他,一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在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早已泪流满面。

2005年8月11日,陈顺达在贵州的大山里收到来自黑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夜晚,昏暗的灯光下,一家人坐着,平静地说,如果能借到钱,就让孩子去上大学吧。而此刻距离通知书上的报名时间仅仅剩下25天。9月6日的凌晨4点,陈顺达带着借来的1300块钱,踏上了自己继续求学之路。五天后,他拎着一个口袋,低着头,站在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辅导员老师的办公室里轻轻地问了一句,“老师,我实在是没有钱,能报名吗?”,问清楚缘由后,陈顺达通过绿色通道注册成功。一个月后,他拿到了助学贷款,忐忑的心终于放下了。一切或许很平静,但对于陈顺达来说,那一刻,他才是真正的大学生。

没有人会想到,这个不善言辞的孩子身上居然藏了太多的秘密。16岁用自己辛苦挣来的钱资助贫困孩子读书,18岁走上山村小学的讲台做了一名义务代课的老师,20岁看着病床上奄奄一息的父亲,想着自己是家中的长子,除了能写借条,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候又一次拿上课本开始了高考的复习,在他看来,读书就是一种幸福,读书能给他带来幸福!因此,他更愿意帮助贫困孩子继续读书,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2001年,陈顺达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为读书卖草药的小男孩,拿出自己节省的生活费第一次开始资助贫困学生,坚持了4年。2001—2003年,高中3年间与同学到县内贫困学生的家里走访调查,组织全班同学献爱心,共同资助14名贫困学生读书。2003年,高中毕业,开始长期资助4名贫困生求学。2003—2005年,放弃到一所大学就读的机会,利用两年时间扎根贵州省最贫困的黔东南地区学校义务做代课教师,并为30多名贫困学生找到资助者。2005年,考入黑龙江大学的陈顺达和5名大学生志愿者自费重返贵州组成“贫困教育调查小组”,为103名学生寻找资助者,并主动承担其中14名学生的长期求学费用。截至目前,正在长期资助的学生已达26人,曾经资助过的达100多人。

此后,他的命运和黑龙江大学紧密相连。在黑龙江大学的七年,他也做了七年的贫困生,靠着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以及打工的微薄收入,完成了学业。七年间,他时刻不忘感恩,不断用行动传递着爱心传递着真情。2007年7月,得知家乡贵州部分地区暴雨成灾,陈顺达搜集了部分灾区的照片,加上此前在贵州寻找贫困儿童时留下的部分资料片,在黑龙江大学B区篮球场举办了一个主题为“关注教育、情系贵州”的大型图片展。图片展引来爱心如潮。短短5天里,广大师生和热心市民捐赠了3000多件衣物,700多双鞋子,9箱书籍文具等,这批折旧后价值5.5万余元的物资,共装了满满49个大编织袋,连同一片片爱心辗转运到了贵阳。据陈顺达身边的同学透露,这批9.5立方米的爱心物资运输费高达1800元,花费了顺达整整一个学期的家教所得,而顺达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150元。在黑龙江大学的七年,他做了七年的学生,让自己学业有成,让自己获得了生存的技巧和生活的资本,并在硕士毕业的那一天用自己打工积攒的钱一次性偿还了自己的助学贷款。正是怀着真诚和感动,陈顺达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孜孜不倦地继续着爱心事业。在黑龙江大学的七年里,他一直感恩着国家,2007年9月至11月,为西部130余名孩子寻找到资助,协议资助到9年义务教育结束,款项大约达100万元;2007年10月至11月,与哈尔滨商业大学志愿者一起为西部募集物资5298件,折合金额达105960元;2009年2月,在运赖支教期间,联系资助运赖小学贫困儿童50人左右,资助金额达250000元;2010年下半年,与上海某银行联系,为贵州100名贫困儿童提供长期帮扶,资助金额累计750000元。从2006年到2012年他做了七年的志愿者,为西部的贫困儿童筹集了价值超过600万的捐助物质,用节省下来的钱资助过160余名孩子读书,帮助上千名孩子寻找到一对一资助。在黑龙江大学的七年,他从普通团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用学习成绩和社会实践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曾获中国首届网络媒体感动中国人物、获2009中国当代徐霞客、中国青春梦想奖、获全国第二届“芙蓉学子、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获黑龙江省优秀毕业生称号、获全国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三等奖、黑龙江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奖等30余个奖项,并免试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并在毕业时获得会计学唯一的优秀硕士论文,其付出的艰辛和汗水超乎想象。

研究生毕业后,带着黑龙江大学七年的教育成果,陈顺达放弃了很多求职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贵州。在那里,他又做了一个让大家无法理解的决定,放弃贵州财经大学的录用机会,回到了更为边远的毕节学院。

作为毕节学院唯一的一个本硕专业一致的会计学专任教师,他付出了太多。从唯一的专任教师,到专业负责人,继而兼任实验室主任,伴随着会计专业一步一步走来,他的声音嘶哑了,人也慢慢变成熟了,成长了。没有实验室,建!跑贵阳,询价格,前后去了三趟,最终建成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没有财务软件,找!多方联系,数次求援,最终用友-畅捷通财务软件公司免费捐赠175套!会计专业培养方案尚有不足,改!求专家,找学者,挖不足,提建议,几经易稿,最终让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得到很多专家认同。专业发展师资不足,引!从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引入两名会计学硕士的同时,用真情将贵州财经大学五名会计学教授聘为学校兼职教授。为鼓励学生学习,他利用网络联系北京的专家和学者来校做讲座,并感动了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客座导师,京华智库研究员,企业会计准则起草人之一的马靖昊先生在毕节学院设立贵州省第一个会计学专项奖学金。

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和专业发展,陈顺达在科研上也延续了学生时期“拼命三郎”的工作状态。七年大学,陈顺达没有虚度过任何一天,除了学习,就是不断的思考和探索,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就完成校级学生科研项目六项,参与省厅级项目四项,发表学术论文七篇,两篇学术论文获得省级学会的奖励。研究生毕业一年来,凭借着大学时期较为深厚的学术功底,主持校级教改项目一项、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省教育厅项目一项,目前已经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两篇。

或许在常人看来,在一年内,完成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并为专业发展做了这么多事情的同时在科研上依然有声有色,这已经很累了。但是,陈顺达在公益的道路上居然走得还这么稳健,办网络慈善春晚,每周末坚持去农村做公益,资助贫困孩子学习等一样都没有少。

曾经,我们无数次试图去了解陈顺达的内心,然而,他给我们的答案确是如此的简单——接受爱,传递爱,把爱做成一种习惯!是的,无论富贵贫贱,无论成功失败,只要心怀一颗感恩的心,并敢于将这颗爱心分享给更多的人,那么,爱就是一种习惯,爱就是践行中国梦的绿色通道!

(文章来源 新职业)